介入科

介入科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其他>介入科>科室动态>详细内容

我院独立完成一例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血管介入手术

发布时间:2023/02/03 点击数: 【字体:

近日

我院肿瘤科与介入科共同配合

成功为一位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

进行了介入治疗

该技术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

带来了规范的整体解决方案

填补了我院的技术空白


 患者因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侵蚀压迫上腔静脉,导致出现颜面、颈部、双上肢肿胀及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经介入科会诊后,将患者转入导管室行上腔静脉造影,发现上腔静脉中段受压闭塞,闭塞处上端静脉内大量血栓形成。


640.png

(上腔静脉中段闭塞,上端见大量血栓)


 手术前,我院介入科和肿瘤科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给予一整套静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抽吸血栓+置管溶栓+腔静脉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


(左:抽出大量血栓)

(右:右颈总及上腔静脉内置管溶栓)


 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治疗并发症。



640.png

(支架成形术后上腔静脉血流通畅)


 我院成功独立开展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肺癌晚期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丰富了肺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标志着我院在肺癌综合治疗领域又掌握了一项新技术,必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上腔静脉综合征


 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于上腔静脉或其周围的病变引起静脉阻塞,致使上腔静脉血流受阻,导致上肢及面部静脉曲张、水肿及青紫的一种综合征。

 本综合征病因很多,但以支气管肺癌最常见。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未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为6周,治疗者预期寿命1年者为25%~27%,2.5年者为10%。

 为提高缓解率和生存期,目前都采用综合治疗。早在1986年国外就有上腔静脉球囊支架成形介入治疗的报道,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趋于成熟,疗效得到充分肯定,并且已成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一种主要治疗的方法。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最大程度体显了介入治疗微创高效的治疗特点。     


   


(图/文  王雪松 肖晓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