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

介入科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其他>介入科>科室动态>详细内容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微创介入栓塞术治疗肺隔离症

发布时间:2024/10/30 点击数: 【字体:

近日

我院介入科团队

成功为一名79岁高龄患者

实施全市首例

介入栓塞术治疗肺隔离症


 患者梁婆婆为本地居民,近日,由于咳嗽、咳痰、气促、伴胸痛,咳血7天到我院就诊,经胸部增强CT显示左下肺可见局限性肺多血管征,明确存在异常支气管动脉及局限性肺多血管征(肺隔离症),面临失血性休克、肺栓塞等并发症风险,命悬一线。


 在我院介入科专家团队综合商讨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取得信任后,决定为患者开展微创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在手术过程中,介入科专家团队在栓塞前导管超选造影,明确由胸主动脉发出一粗大血管供应部分左下肺(由体动脉供血),再利用5个弹簧圈进行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由胸主动发出异常血供明显减少,血流速明显变慢。手术历时两个小时,并顺利完成。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为正常肺组织分离的单独发育的无功能肺组织,根据是否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裹,分为叶内型及叶外型两型,隔离肺组织仅由主动脉发出的异常动脉供血,经隔离肺组织后回流至肺静脉或体静脉,其中以回流至肺静脉多见。由于隔离肺组织内毛细血管较脆,且体循环压力约是肺循环压力的 6 倍左右,巨大压差及反复感染等因素易使隔离肺组织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咯血,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此,肺隔离症一旦确诊,均需积极治疗。


640.webp


过去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法, 包括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均能达到临床功能及解剖治愈的效果。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 且由于异常供血动脉往往缺少肌层, 韧性较正常动脉壁差,远端则分散成多个分支,常与下肺韧带有不同程度粘连, 剥离时血管易破裂而导致大出血胸腔镜创伤较小,但剥离隔离肺组织时同样存在大出血的风险。

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栓塞异常供血动脉成为治疗肺隔离症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栓塞供血动脉而使隔离的肺组织缺血、变性、萎缩,炎症逐步消散、吸收,最终机化,消除感染源头,避免感染反复发作。



介入科


 我院是粤西地区较早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疗单位之一,介入科目前参与院部国家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成立;现有注册医师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注册护士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注册技师3人,其中主治技师1人,技师2人。


640.webp

东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该科有微创介入手术室3间,拥有国际一流的高档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3台,每年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例超过1000余例次,其诊疗范畴包括:

 (1)肿瘤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肝癌、肺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消融术(微波)以及子宫肌瘤、肝血管瘤等良性肿瘤介入治疗。

 (2)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动脉、静脉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溶栓、抽栓、球囊成形及支架治疗以及出血性疾病栓塞术(咯血、消化道出血、创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顽固性鼻衄等)。

 (3)肿瘤穿刺活检、食管狭窄梗阻--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PTCD引流术、脾亢--部分性脾栓塞术、空肠置管术、胃造瘘术等。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范畴: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射频消融(房颤)等。

 卒中中心介入诊疗范畴:脑动脉造影、急性脑梗塞取栓术等。




(文/洪嘉家  图/王雪松 )


终审:平台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